滇公網安備 53010202000908號
感謝您的光臨!您是第50759709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 方森科技清明節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我思念母親的心也越糾越緊。母親離開我們已經19年了,但想起她的音容笑貌,仿佛還是昨天。隨著年齡的增大,“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和傷感之情也越濃越深。
母親是個農村婦女,她勤勞善良、干凈整潔。兒時的記憶,我家門口那條鄰居出行必走的水泥路,就因為母親見不得黃泥和垃圾,無論天晴下雨,都要讓我和妹妹拎著掃把和水桶一遍遍的沖洗和打掃,有時看著剛打掃干凈的路面又被踩下一個個泥腳印,我兩邊掃邊抱怨,母親見了總是笑著安慰幾句:“農村人天天干農活,腳帶黃泥是正常的事,多掃兩遍不就能保持干凈了嘛!”至于家里的那幾塊水磨石地板,就更不用說了,要求我倆天天掃、天天拖,一星期至少還要用洗衣粉拖洗一次,我和妹妹成了十足的保潔員。然而,就是母親的這種“苛刻”性格,讓我和妹妹在生活中始終能保持著干凈整潔的好習慣。
母親喜歡唱歌和畫畫。做家務和干農活時,她好聽的歌聲時常縈繞在我們身邊,伴著我們長大。我們遺傳了她的優點,也喜歡唱歌和畫畫。記得我們離開她在昆明讀書的那些年里,每到周末就迫不及待地回家改善伙食,晚上家里還要組織卡拉OK比賽,情到深處,母親還會略帶羞澀的翩翩起舞助興,就連平時嚴肅、不近人情的父親也免不了跟著高歌幾曲,一家人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母親熱愛生活,喜歡刺繡和畫畫,好看的牡丹花、小鳥和蝴蝶,時常是我們家枕巾和沙發套上的御用圖案,鄰居的嬸嬸、阿姨們也經常把白凈的枕套和沙發套送過來讓母親幫忙畫上美麗的花和小鳥。每到這時,我和妹妹就成了媽媽的得力助手,也幫著描描畫畫,看著她們手捧漂亮的圖案滿意而歸時,我們內心充滿了自豪和快樂。
母親勤腳快手,性格開朗,看見鄰居干活忙不過來時,總喜歡幫上一把,我們時常笑話她“愛管閑事”,可她會馬上教育我們:“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生活中誰家都會有遇到難處的時候,如果你日常冷漠了,到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怎么好意思開口”。從小到大,在我的記憶里,母親從來沒有因為任何事情與鄰里鄉親發生過口角和爭執,反而在農村少有的閑暇時光里,左鄰右舍的小媳婦們總喜歡圍著母親學這學那。我的父親是個極其苛刻的人,對我們管教甚嚴:夾菜不準挑挑揀揀,遞剪刀不準刀口對人;放學不準在外逗留、不準去同學家玩,包括去女同學家做作業也不行;課余時間不準看課外書,放學后除了老師或學校有書面通知需要外出參加活動以外,平時一律不準出門。當然,有母親的陪伴和帶領還是適當可以外出的。記得每年到了寒暑假期,母親總會帶著我們去昆明二姨媽和小姨家住上幾天,一來她們姐妹可以敘敘舊、聯絡聯絡感情,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姐妹可以脫離父親的管束,和表姐她們盡情的“瘋”幾天。但在親戚家里,洗碗、打掃衛生也是必須幫忙做的,母親經常提醒我們:女孩子要勤快干凈,要養成“眼里有活兒”的好習慣,看見別人干活兒時,也要主動幫忙,而不是被動的“戳一下,動一下”。放假在家里,母親也時常邊做針線活兒、邊“看守”著我們做作業和復習功課,生怕我們因為不努力讀書而繼續成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人。
母親是個寬厚仁慈的人。記得我上小學時,某個夏天傍晚,鎮上來了放電影的,一放學回家就聽隔壁堂弟嚷著要嬸嬸晚上帶他去看《畫皮》。那時候能買得起電視機的人家很少,露天電影便是大多數人及其期待的消遣和享受,更別說《畫皮》這樣一部讓小朋友們既害怕又想看的影片。晚飯一過,母親抵不過我們的“軟磨硬泡”,勉強同意了我們跟著嬸嬸一家去看電影。結果可想而知,父親回來發現了母親的自作主張后,大發雷霆,一進門我們就“乖乖”的跪在天井里“等候發落”,嬸嬸和奶奶她們輪番求情也無濟于事。母親自是不敢多言的,只能難過而心疼地找幾塊毛巾幫我們姊妹蓋著腳,免得被蚊子盯了難受也不敢撓……。
19年了,母親寬厚善良、和藹可親的身影映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心底一家人歡聲笑語的場景時常讓我淚水漣漣。就連聞著春天里清香繞鼻的橘子花香,也會讓我因為聯想起小時候夏天傍晚的小院子里,我們像小鳥一樣圍繞在母親身邊嬉戲打鬧的場景而莫名傷感。兒時,母親就像一塊吸鐵石,牢牢的牽引著我們伴在左右,不曾遠離;年少時,母親就像空中的氧氣,離開她我們會失魂落魄,難以呼吸;成年后,母親更像那溫暖的太陽,離開她我們感受不到快樂,心里總是空蕩蕩的。最近熱播的影片《你好,李煥英》,我一直還沒有去觀看,因為我的母親也同樣是因為車禍意外而突然離去的,一同離去的還有我那漂亮的姐姐和可愛的侄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偉大的詩人將失去至親的悲戚心情與親近自然的和諧美好表達得淋漓盡致。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它讓我們在緬懷故人的同時,不忘傳承尊老愛幼、敬老尊賢的優良傳統。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淵源流傳,家是最小國,是最能表達禮儀和傳承文化的地方,就讓我們懷著對生活、對美最真摯的感悟,將“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家風代代相傳。
(責任編輯:張磊)